每一個恐懼背后,都隱藏著一個你要成為的人。
一個是愛你的,一個是你愛的,你會選擇誰?
二十來歲的時候,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“愛我的”。
女孩子,當然要找一個愛自己,疼自己的人啊,茫茫人海,生活不易,干嘛要自己為難自己?如果我愛他,他不愛我,這不是一種自虐和折磨嗎?
可是現(xiàn)在,我發(fā)現(xiàn),選擇“我愛的”也不錯哦。
碰到喜歡的人,大膽地去追求,勇敢地去愛,這才不負自己的人生啊。
他喜不喜歡我,有什么關系?我都可以喜歡他呀,起碼可以試一試,說不定這就是最浪漫的愛情呢。
退萬一步講,即使我愛他,他不愛我,那又怎樣?
生命本身就是一個過程,能夠大膽追求所愛,享受心動、心喜及心傷、心碎的過程,這就是愛情最真實的滋味啊。誰規(guī)定了,愛上一個人,必須要在一起?
兩個年齡,兩種選擇,亦是兩種人生。
細細咂摸,我發(fā)現(xiàn),選擇的背后,還有更深層的心理。
為什么一個女孩,在青春勃發(fā),最美最好的年齡,卻理所當然地認為應該選擇“愛我的”呢?
這是因為——
那個時候的我太沒有安全感了,不認為自己夠好,能夠輕輕松松得到最想要的愛。
成長經歷里愛的匱乏,讓我非常害怕沒有人愛我,害怕被拒絕。我想要保險一些,穩(wěn)當一點,所以,對任何感情上的冒險和挑戰(zhàn),會本能地逃避和畏縮。
換句話說,我選擇“愛我的”,不是因為愛,而是因為怕。
不僅愛情如此,生活里一切事情都是這般。
你是害怕沒前途而好好學習,還是想要去探尋知識?
你是害怕貧困而努力賺錢,還是發(fā)自內心地熱愛這份工作?
你是害怕年紀大了而結婚,還是真心愛上一個人?
你是害怕老無所依而要小孩,還是因為單純地喜歡孩子?
你現(xiàn)在所追求的,是你真正想要的,還是被恐懼驅使的呢?
前幾天,老同學聚會,碰到當年的好友湯湯。她現(xiàn)在已經是一家公司的老總,手下幾十號人,事業(yè)蒸蒸日上,賺得盆滿缽滿。
湯湯知道我做心理咨詢,遂深夜找我攀談。
她說,在別人看來,我已經算是小有成績,可是,你知道嗎?我并不快樂,特別是近兩年,我常常懷疑自己在干什么?人生難道要這樣過下去嗎?
我問:“你懷疑什么呢?”
她撇了撇嘴,一個苦笑,“以前,我以為有了錢會快樂,可現(xiàn)在,我依然不快樂?!?/span>
“如果可以選擇,你最想干什么?”
她看著我,愣愣的,然后,搖了搖頭。
我們認為自己活著,全憑我們想要的東西,可實際上呢,支配我們選擇的,常常是我們害怕的東西,是我們不想要的東西。
湯湯出生在一個很貧困的家庭。小時候,爸爸媽媽因為家里缺錢,常常吵架。后來,媽媽離開了爸爸,嫁給了一個在深圳倒賣服裝的老鄉(xiāng)。
后來,湯湯不僅要為吃穿和上學的各種花銷發(fā)愁,還要照顧萎靡不振,經常酗酒的爸爸。媽媽從來沒有回來看過她,只是隔一段時間寄來一點錢。然后呢,爸爸就拿這些錢一邊去喝酒,一邊繼續(xù)咒罵和挖苦媽媽。
湯湯很小就知道錢多么重要,而沒有錢多么可怕。她劫后余生一般,似乎沒有時間,也沒有心情,去考慮她喜歡什么,她想要什么。她只知道,以前沒有錢太可怕,所以現(xiàn)在要努力賺錢。
這些年里,湯湯曾經交過幾個男友,時間都不長,最長的不過半年,一旦相處不愉快,很快就分手了?,F(xiàn)在,她沒有結婚,而且已經五六年沒有男朋友了。
湯湯說,男人太不可靠了,還不如節(jié)省精力,多賺點錢。
可是,賺錢也好,閉鎖心門也好,又是為了什么呢?
“我要”VS“我怕”
與天使為伴VS與怪獸同行
《與神對話》里說:“人類的每個念頭及行為,都是建立在愛或恐懼上的。它們是原始的力量。是推動人類經驗之引擎的天然力量。而所有其它的概念都只不過是這兩樣的衍生物。它們只不過是不同的版本——同樣主題的不同變形?!?/span>
通俗點說,我們的追求和選擇,有兩種動機:
一種是,因為“我怕”,所以我去做,這是恐懼產生的動機;
另外一種是,因為“我要”,所以我去做,這是愛產生的動機。
可能有人說,這有什么關系呢?怕也好,愛也好,都可以讓一個人奮發(fā)努力啊。
表面上看,可能是這樣,但是,不管是過程里的感受,還是可能達到的結果,這兩種動機都有天壤之別。
讓我們先從過程的感受上來說。
愛的動機是正向的,陽光的,它像一個天使,走在你的前面,為你照亮路程,引導著你,一步步走向著你喜歡的,想要的東西;
而恐懼的動機呢,是負面的,陰暗的,它像一只怪獸,跑在你的后面,追趕著你,壓迫著你,讓你不得不拼命跑,以避開可能的傷害。
這兩種動機,都會讓這個人向前跑,但是,這個人的感受卻大大不同。
和天使在一起,你是輕松的,愉悅的,也因此,能夠發(fā)揮更多的能動性和創(chuàng)造力。
而和怪獸同行,你是害怕的,焦慮的,也因此,你會很緊張,會糾結、扭曲和痛苦。
除了感受不同,這兩種動機的效果也不同。
愛的動機是引導你得到想要的東西,而恐懼的動機是壓迫你避開不想要的東西。
但是,問題來了——避開了不想要的,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嗎?
湯湯通過拼命賺錢,避開了貧困的恐懼,但是,她仍然不快樂了啊。她只是克服了貧困的事實,并沒有因此戰(zhàn)勝恐懼,也不可能得到快樂的秘方。
如果我選擇了“愛我的”,我只是避開了沒有安全感的陷阱,并沒有增加克服安全感的能力,也沒有提高自己的自尊感和價值感。
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:相似的吸引相似的。
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創(chuàng)造自己的生活,我們的思想和感受,就是我們向宇宙發(fā)出的請求,而宇宙會回應給你更多請求的東西。
如果你感到興奮、熱情、愉快或者富足,你發(fā)射的就是正面的能量,那么宇宙就會回應給你更多正面的能量。
可是,如果你感到焦慮、壓力、煩躁或者匱乏,你發(fā)射的就是負面的能量,而宇宙就會同樣回應給你更多負面的能量。
所以,我們常常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我們一個勁兒地默念:不要發(fā)生這件事,千萬不要發(fā)生這件事。
那么,很不幸,這件事往往就會發(fā)生。
更直白一點說,只有走上一條快樂的路,才會通往快樂。
而一條痛苦的路,可能會通往成功,但是卻無論如何也不會通往快樂。
做你喜歡的事,才是真正愛自己,成全自己。
有這么一個故事:
有個日本年輕人,他是札幌醫(yī)學院的畢業(yè)生,但他酷愛文學,從小想當作家。
所以,在醫(yī)院當骨科大夫讓他很無奈,他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放棄這份令他厭倦?yún)s收入穩(wěn)定的工作,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寫作。
于是,他給耳聞已久的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,希望得到她的指點。
很快,摩西奶奶回信了,一張非常漂亮的明信片,上面寫著:“做你喜歡做的事,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,哪怕你現(xiàn)在已經80歲了?!?/span>
這是摩西奶奶的心里話,因為她就是76歲開始繪畫的,之前她是一個農婦,在丈夫去世并且撫養(yǎng)大了孩子之后,她才開始拿起畫筆。
收到明信片,這個年輕人很受鼓舞。他下定決心,辭掉了骨科大夫的穩(wěn)定工作,開始專心寫作。
后來,他發(fā)表了《失落園》、《光與影》、《遙遠的落日》等50部長篇小說,被譽為日本情愛大師。
他就是渡邊淳一。
一邊是自己愛的寫作,一邊是克服穩(wěn)定的恐懼,如果當年,渡邊淳一沒有選擇自己熱愛的寫作,而是因為害怕失去穩(wěn)定的收入,而選擇繼續(xù)做骨科醫(yī)生,那么后來會怎樣呢?
我們一定沒有機會看到那么多出色的小說,而他呢,繼續(xù)做厭倦的工作,不僅不能發(fā)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能,生活里也難有快樂吧。
我們常常說要愛自己,怎樣才是愛自己呢?
我覺得,愛自己就是成全自己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想要做到這一步,最重要的選擇就是,一定要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。
只有這樣,你才會能夠把這件事做好,并且在做事情的過程中,體驗到熱情、快樂、感激和富足。
我有一個忘年交的大姐,今年60歲了,她非常喜歡跳舞,身材纖瘦挺拔,個性樂觀豁達。
每當我碰上煩惱,都喜歡去找她,她常常給我很不一樣的視角。
有一次,因為感情上的事情,我非常糾結痛苦,就去向她請教。
我問她,“如果你是我現(xiàn)在的狀況,你會怎么想,怎么做?”
她一下子笑了,神采奕奕,眉飛色舞,
“如果現(xiàn)在我一下子能夠變成你,年輕二十幾歲,那我太開心啦!我根本就不會去想這些痛苦和糾結,我要好好享受我的時間和生命,去做我想做的,讓我開心和快樂的事情。”
這個回答,讓我印象深刻。
我們最重要的東西,不是財富,不是名利,也不是漂亮,或者才氣,而是時間和精力。
因為,時間和精力就是生命。
我們選擇做什么,和誰在一起,這是人生的頭等大事。因為,我們是在選擇怎樣度過我們的時間,如何花費我們的精力。
換句話說,我們是在選擇怎樣度過我們的生命。
卓別林在他70歲的時候寫了一首詩《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》,他說,“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,我才認識到,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,都只是提醒我,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。”
不違背本心,就是讓愛成為自己的原動力,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在“我要什么”,而不是“我怕什么”上。做自己真正喜歡的,熱愛的事。
現(xiàn)在,做選擇的時候,我都會問自己:這是你喜歡的嗎?這是你真正想要的嗎?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我就會思考如何達成這個目標,當下我能做點什么,然后開開心心地去做。
如果是否定的,或者有遲疑,我就會想,這件事情能不能不做呢?或者,相比這些,我更想要的是什么?
我發(fā)現(xiàn),這種自問自答,會讓內心變得通透和智慧,不會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糾結,同時,也能夠更積極、主動地選擇生活。
沒錯,我們可以主動選擇我們想要的,而生活也因此更簡單更快樂!
那么,你選擇的,是你真正喜歡的嗎?